一座建筑一個城”全國大學生城市與建筑
文化AI設計作品征集活動
在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AI)技術的宏觀背景下,中國建筑文化中心定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舉辦全國大學生城市與建筑文化AI設計作品征集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AI+建筑”的創新應用,激發青年學子在城市與建筑文化傳播領域的AI創新潛力,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并搭建一個跨學科交流平臺,匯集專家、聚合經驗,推動城市與建筑相關領域的AI教育發展。
一、活動主題
本活動以“一座建筑一個城”為主題,包括創意文宣、視覺探索、文創設計及未來城市構想四個單元,所有征集單元均聚焦于城市與建筑文化。創作者要利用AI技術探索城市與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AI技術展現城市與建筑的文化底蘊。
(一)創意文宣單元:城市的古韻新生
1.目標:表達城市公共藝術,傳播城市文化價值,激發城市多元活力,有效地傳播城市與建筑的文化價值。
2.形式:文案、海報、圖文故事等,內容可以是關于古建筑的文化故事或是現代地標建筑的文化底蘊。
(二)視覺探索單元:建筑的視覺盛宴
1.目標:通過視覺藝術的力量傳播城市與建筑文化。
2.形式:組圖、視頻、新的交互體驗等,創造一種古今對話的新形式,可以是古今對比的視覺作品,或是關于古建筑的虛擬修復視頻,或是虛擬現實中古今人物的互動體驗。
(三)文創設計單元:文化的匠心獨具
1.目標:結合AI技術設計體現城市與建筑文化內涵的文創作品,強調作品的創意性、實用性和文化價值。
2.形式:文創設計圖、實物樣品等,作品設計靈感來源于古建筑或現代地標建筑,體現其獨特的文化和美學價值,并提供市場分析和設計思路文案。
(四)未來城市構想單元:AI的創新應用
1.目標:結合多維度文化元素,創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未來感的作品。
2.形式:創作者需提交一份包含理念創新、技術應用、實例效果的完整方案,著重AI在城市建筑領域中的應用。內容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模型訓練、算法優化、AI工具應用等任何類型AI技術應用與創新。方案應以PPT或PDF格式提交,并附帶不超過5分鐘的視頻介紹。
二、組織架構
(一)主辦單位
中國建筑文化中心
(二)媒體宣傳(以下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網、北京日報等。
三、征集對象
全國范圍內普通高等院校與高等職業院校正式注冊的在校學生以及大學畢業三年內的青年創作者(需提交畢業證書電子版)。
個人創作者與團隊均分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專業組要求所學專業為建筑類專業,非專業組要求所學專業為其他專業。團隊主創人員中非建筑類專業人員比例大于50%為非專業組,小于等于50%為專業組。
四、活動安排
活動包含征集評審、作品公示、宣傳展示三個階段。活動官網:https://aicity.1zp.top。
(一)征集及評審
該階段分為作品征集、形式審查、專家評審三個步驟。創作者需于2025年5月1日前,將作品及相關資料提交至活動官方網站,實物作品郵寄至中國建筑文化中心(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13號807室)。評委將從創意性、技術水平、文化契合度三個方面對作品進行評審。
所有作品均由評委在線評審,三個方面取平均分,嚴格按分數排名晉級。
(二)獲獎作品公示
獲獎作品將于官網公示,獲獎選手將獲得電子版榮譽證書,證書可在線查詢下載。
1.參與選手榮譽
本次活動獎項設置優秀獎、創意獎。
2.指導教師榮譽
指導教師的姓名將展示在學生榮譽證書上,指導老師有機會獲得優秀指導教師榮譽證書。
3.院校組織榮譽
優秀組織榮譽以該院校報名人數和作品質量為評判依據。排名前十的院校,由主辦單位為其頒發紙質“優秀組織單位”榮譽證書。
(三)宣傳展示
我們將優選部分作者進行創作訪談錄制,獲獎作品將在特定時間段以線上推廣和線下展覽等方式進行宣傳。
五、報名要求
1.參與個人、團隊及選送單位須確保作品不存在任何侵權行為,作品提交后若被發現侵權,將被取消參加評選資格。因作品侵權或其他原因引起糾紛,由參與方承擔。對活動產生不良影響的,參與方有責任消除影響。
2.參與作品須為原創作品,內容積極健康向上,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無政治、宗教問題,無色情、暴力、血腥等不良內容。
3.作品內容和形式能夠充分體現活動的主題,具有一定的傳播能力。
六、特別說明
1.本活動不收取任何報名費。征集作品不退還,創作者應確保作品提交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形式的損壞。作品因意外情況造成損壞,主辦方不負賠償責任。
2.作品需以實物形式展現的,實物作品由創作者提供。
3.自作品提交日起,主辦方有權免費使用征集作品用于公益活動,如以線上推廣和線下展覽等方式使用。
4.參與活動者均視為已同意本通知和方案的所有規定。主辦方具有最終解釋權。
聯系人:王 蓉 010-88084022/15811565869
王家偉 010-88083259/17686839863
中國建筑文化中心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