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跨越山海的“振興課”
——住房城鄉建設部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縣基層干部培訓班側記
閩南一隅,麗日當空,綠意蔥蘢。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的青山碧水間,涌動著學習與奮進的熱潮。
培訓班開班現場
不久前,來自湖北省紅安縣、麻城市,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區和玉樹市,福建省連城縣,西藏自治區康馬縣以及四川省雷波縣、馬邊彝族自治縣,河南省淅川縣,福建省長汀縣以及甘肅省康樂縣、康縣、卓尼縣共128名學員齊聚東山,參加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幫扶辦公室主辦,中國建筑文化中心承辦的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縣基層干部培訓班。學員們在這里汲取知識養分,深入了解東山島的發展經驗,學習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思路。
住房城鄉建設部幫扶辦公室主任董紅梅強調,基層干部隊伍是鄉村振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與實踐者,是推動黨的“三農”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堅力量,希望所有學員能夠將東山的經驗智慧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推動本地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擔負起帶領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時代重任。
同心筑家園:閩臺鄉建鄉創繪新景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根脈同系、文化同宗。170支臺灣設計師團隊、600余名臺灣專業人士先后扎根八閩,閩臺鄉建鄉創正從“樣板間”邁向“全景圖”。
廈門院前社實現閩臺生態文化村的華麗轉身;閩清雄江鎮推動鄉村的空間環境與公共服務永續優化;通過“四步鄉創法”完成產業設施整合與文化活化……培訓現場,李佩珍、曾芝穎、張欣頤三位臺灣設計師分享了閩臺鄉建鄉創過程中的點滴思考,生動地展現著智慧的碰撞。
李佩珍、曾芝穎、張欣頤三位臺灣設計師
這場跨越海峽的合作引起了學員共情。“聆聽她們和廈門海滄區青礁村村民陳俊雄(李佩珍團隊成員)的故事,步步為營將村莊打造成‘樣板’,讓我十分欽佩。”雷波縣文廣旅游局局長白繡英坦言,“這種方式直擊了過往鄉村建設‘重硬件輕軟件’‘重面子輕里子’的痛點,破解了鄉村特色流失等問題。我相信,閩臺鄉建鄉創模式會在更多地方落地開花。”
豐碑映初心:谷文昌精神的時代回響
“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東山縣委原書記谷文昌擲地有聲的誓言背后,是難以想象的艱辛,更是學員們接受精神洗禮的關鍵一課。
今天滿目皆綠的東山島在20世紀50年代還是一片荒漠,森林覆蓋率僅0.12%,30多公里海岸線寸草不生。面對這般絕境,谷文昌帶領全縣軍民,艱苦奮斗14個春秋,累計植樹造林7.3萬畝,讓412座山頭披上綠裝,全島綠化率躍升至96%。“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綠化海島,不僅解決了具體問題,更初步實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東山縣委黨校講師李秀菊闡釋道,其偉力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在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學員集體參觀谷文昌紀念館
政聲人去后,豐碑在人間。走進谷文昌紀念館,人們仿佛被帶回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眼前是木麻黃成林的壯闊景象,耳邊回響著他治沙的錚錚誓言。“紀念館中那份泛黃的《入黨志愿書》字字千鈞,映照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誠。”紅安縣永佳河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張景陽深有感觸,“老書記是走好群眾路線的光輝榜樣。我們要傳承弘揚他敢于擔當、務實為民、嚴于律己的優良作風,奮力書寫紅安老區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黨群聚合力:支部領航賦能振興路
黨員是一面旗幟。谷文昌踐行了“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誓言。如今,東山縣更多黨員接過旗幟,帶領群眾擔當實干、譜寫新篇。
澳角村,一個曾經偏遠而貧窮、幾近被遺忘的“海防孤村”,如今只見白磚紅瓦的小洋房與古樸閩南民居相映成趣,漁港內漁船列陣如兵,滿是希望的氣息。
巨變源于澳角村黨支部的引領。他們帶領群眾推動“科技興海、以港興村、以海富民”戰略,發展漁業并開辦水產加工廠、修船廠等企業,發展供油、餐飲等第三產業,形成從造船、捕撈到銷售的完整的海洋經濟產業鏈體系,村民在家門口致富成為現實。
“澳角村成功的密碼就在‘支部領著群眾干、黨員帶著群眾闖’的互動中。”湟中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潘欣怡認為,該區有不少特色資源,卻受制于“小散弱”的瓶頸,學習東山經驗就要“取其神、變其形”,讓黨員在產業鏈上帶頭闖蕩,將黨建優勢化為發展動能。
學員在澳角村實地走訪
古韻煥新生:傳統村落保護的智慧啟迪
八閩大地,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這片山海相擁的土地上,農耕文明孕育的傳統村落如同一顆顆璀璨明珠,凝固了悠悠歲月和先民智慧。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經濟也要發展,如何尋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契合點,讓歷史文脈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不少基層干部都曾思考過。
朱子君在培訓班授課
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子君以《前世之寶,后世寶之》為題,詳細介紹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歷程及面臨挑戰,結合英國英格蘭斯特拉特福小鎮打造莎士比亞文化IP、福州永泰嵩口鎮活態傳承實踐等案例,闡述了鄉村發展定位、集中連片保護、活化利用等路徑方法,令在場者備受啟發。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切忌‘等靠要’,要按照‘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的原則,要立足本地實際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帶領各界主動作為,同時加強思考謀劃,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連城縣四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志強認為,此次培訓對他另一重啟發是,無論是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還是鄉村全面振興,都必須堅持善作善成、久久為功,像總書記所提到的那樣,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千萬不能急于出“政績”而破壞了整體性和延續性。







學員分組討論
來源:《中國建設報》 記者 趙君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