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是城市建設空間中的公共藝 術品,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弘揚城市文 化、塑造場所精神、提升環境品質的重要 因素。與一般架上雕塑藝術品相比,城市 雕塑的設計、制作、布置、權屬、功能等均有所不同,具有強烈的公共屬性,與城市文化、城市空間密不可分。
城市雕塑是集中體現城市文化最直接的物質載體之一,很多著名的城市雕塑正是因為完美地體現了城市文化印記和符號,成為了城市的象征和標志?v覽世界,從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到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巨像”;從新加坡的“魚尾獅”到芝加哥的“云門”,這些著名的城市雕塑都成為了所屬城市的代名詞。在 國內,同樣涌現過大量優秀的城市雕塑:深圳鄧小平雕像和開荒牛雕塑展現了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定意志和艱苦奮斗的“拓荒牛”精神;蘭州的黃河母親雕塑表達了在“母親河”黃河千百年來的哺育下,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生長的寓意;廣州的五羊雕塑以形態各異的五羊造型,生動展現了“羊化為石、贈稻于民”的優美傳說,“嶺南羊城”之名由此而來。
優秀的城市雕塑也是城市空間環境品質提升的重要因素。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雕塑可以利用本身所具備的審美價值來為城市公共空間畫龍點睛,豐富城市空間體驗、塑造場所精神、提升城市藝術品位。優美的城市雕塑和城市自然人文景觀的協調融合可以塑造出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如巴塞羅那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的城市更新行動中,就提出了“通過雕塑塑造城市公共空間”的戰略,大量極具藝術氣息的城市雕塑作品在老城中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間,實現了巴塞羅那“針灸式”的微觀整治構想,也為這座藝術之都的后期持續更新奠定了基調。
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眾對于城市美好人居環境的期盼是多元的,這也需要城市建設在做到“好”的同時 , 重視通過城市雕塑等方式來實現對“美”的追求。目前我國城市建設工作中,對于城市雕塑的管理在具體落實中仍然存在一些偏差:一些城市對城市公共雕塑的建設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城市雕塑建設行為失控。有的雕塑尺度失當,與城市環境格格不入;有的雕塑立意不高,難以承載城市文化;有的雕塑設計感不強,難以滿足雕塑本身最基本的藝術審美……這些低水平的“雕塑”一方面會對城市風貌和文化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對城市公共資源造成浪費。
在我國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當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 應運而生!锻ㄖ 基于我國城市雕塑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從多方位、多角度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導向,通過全面加強我國城市雕塑的建設管理,從而切實提高我國城市雕塑建設水平。
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制度框架。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城市雕塑的常態化、精細化運作機制基于在國家層 面和地方層面出臺了相應的法規,對于城市雕塑建設的“籌資方式、決策機制、運作程序、維護管理”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相比而言,我國城市雕塑長效管理機制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因此,《通知》 強調了頂層建設的重要性,明確城市雕塑的主管部門,健全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的管理制度,完善大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審批機制,完善大型城市雕塑施工和維護機制,進一步健全了我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制度框架。
加強監督管理,杜絕違法建設,保障雕塑品質。《通知》 提出,要對城市雕塑的設計、制作、建設、管理等全過程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管。事前監督可以有效保障雕塑作品本身的設計創作符合城市空間環境特色和城市人文特征;事中監管強調建設行為和程序必須合規合法,通過相應的機制建設,保障優秀雕塑作 品的獲得和建造;事后監管是體現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城市雕塑和城市人居環境共生共融的必要條件。
注重協調統籌,鼓勵編制城市雕塑規劃,加強規劃工作協同。應鼓勵編制城市雕塑專項規劃設計,結合城市實際,對城市雕塑的整體布局、選材立意、建設管控等方面形成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引。雕塑專項規劃還應與城市設計等工作充分協同。城市設計是指導城市建設的有效工具,將城市雕塑專項規劃與城市設計相結合可以更詳細、更具體地落實城市雕塑專項規劃的核心意圖,形成符合空間環境與建設意圖的設計指引,更加有效指導城市雕塑建設。
拓展公眾參與,普及城市雕塑基本認知,提升城市整體審美水平。城市雕塑需要符合大眾審美,代表社會文化先進性,應該以更開放的姿態,提升公眾參與度。同時,應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城市雕塑文化相關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藝術審美水平。除了要對領導干部、相關部門管理人員進行城市雕塑相關知識培訓以外,還可以通過大力開展城市雕塑宣傳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普及城市雕塑相關政策與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對城市雕塑領域的認識,使人民群眾可以充分參與到城市雕塑的建設及管理維護當中,扮演參與者與監督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