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的產生:首先,傳統的中國居住建筑,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與現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較大的矛盾。其次,其結構形式又是以木結構為主,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藝上都有先天不足。另外,北方的四合院需要相當的占地面積,南方的天井圍合院落在采光、通風等方面也無法滿足現代生活要求。加上由于一直以來國人對于傳統建筑文化的不自信。因此,對中式傳統居住建筑,既不能照搬,也不容易借鑒。“新中式主義”將現代生活流線與傳統建筑精粹水乳交融。新中式建筑的設計中融入了西式生活流線的理念,因此更適合現代國人的居住習慣和心理需求,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用現代精神詮釋后的文化回歸與自醒。
新中式建筑不僅在文脈與中國傳統建筑一脈相承,而且更重要的體現在對傳統建筑的發展和變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傳統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現代建筑元素與現代設計因素,改變了傳統建筑的功能使用,給予重新定位。因為建筑材料的變化以及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對建筑需求的變化——建筑形式只是這些內涵發展和變化的一個結果。
新中式風格是中式風格的一種,也被稱作現代中式風格,是中國傳統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新中式”風格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事物,讓傳統藝術的脈絡傳承下去。
以姑蘇桃花源為例,宅院建筑、圍墻、門坊、街景完全從江南民居中提取元素,再輔以現代建筑材料畫龍點睛,使整個社區既富有深厚的蘇州文化底蘊和清晰的歷史文脈,又不失現代感和舒適感。在建筑特色上,姑蘇桃花源在尊重傳統的江南民居建筑的基礎上,加入了更符合國際視野的現代前瞻元素。蘇式灰與現代白,不僅表達了一種引領建筑潮流的革新,更是構建一幅以簡寓深的江南水墨畫。
新中式的優勢是保持了傳統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現代建筑元素與現代設計因素,改變了傳統建筑的功能使用的同時,增強了建筑的識別性和個性。
來源:筑龍網